商标注册证因缺纸7个月不发
上周末,一则因“缺纸”而引起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。
4月7日《北京晚报》刊发《商标注册证7个月一张没发 因为商标局的纸没了》。不久,商标局的上级主管国家工商总局承认:商标注册证件用纸供应出现问题,三月底已开始加紧印制发放。
搜狐新闻检索此前的采购信息得知:采购部门2016年拿了2014年1.5倍的货量,却只花费45%的钱。而数位商标代理人告知搜狐新闻,“缺纸”事件已给商标申请者带来诸多损失。
业内人士透露,此前因商标局内部系统升级、商标审核流程中存在的问题,历史上一直存在“申请慢、办证难”情况。据代理人介绍,在2014年商标法修改前,还出现过商标申请10年没授权,却要缴纳费用的情况。
外企商标申请者:“Ridiculous(荒谬)”
从外观上看,中国的《商标注册证》并无特殊之处——浅黄色的纸张,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膜。纸张上盖着商标局的电子章,还带有水印防伪功能。
上周末开始,这张打印纸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。焦点不在于纸张的质量,而是它的迟迟不发及背后理由——国家工商总局承认,因供应纸张采购流程上存在手续繁琐、衔接不畅等问题,商标局自去年8月21日至今年4月近半年多的时间里,再没发放商标注册证。
两个字概括:缺纸。
“即便对纸张有一定要求,我想也不应该六七个月,找不到一家合适的纸张生产商吧。”商标代理人张明已经忍了很久。
他就职的公司主要面向国内申请人,提供商标申请代理服务。去年8月开始,注册申请变得遥遥无期。他疲于处理客户各种关于审批进度的追问。
张明称,注册证能够准时下发,意味着代理公司的专业和高效。但对客户做出“缺纸”的解释后,该公司的口碑不断下滑。
李松听到的客户反馈更为直接:“Ridiculous(荒谬)!”
这家公司服务的对象多为外企。亚洲国家的客户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,欧美客户则会用一连串反问题来表现强烈不解:纸张?这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?简直不可思议。你们是在找借口么?
每当面对这些事,李松只能满怀歉意地说“sorry”。
一些同事索性省略缺纸这个细节,委婉地告知新客户“商标局的流程有延迟”——因为对“缺纸”这一理由真实性的吐槽太多,他们也觉得难以服众。
近7个月时间里,代理人们饱受质疑,而商标申请者们则经受更沉重的损失。
张明介绍,现在的商业流通中,产品进入商场、超市或电商,甚至申请微信公共号,都需要用到商标注册证。没了这张薄薄的纸,企业会面临诸多问题:产品不能上市、不能流通,或因无法证明是否拥有品牌而导致产品下架、无法销售——如果商家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却不能回笼周转,后续损失是难以估量的。
因此不难理解一些申请人纷纷吐槽“缺纸”这个理由。
纸的采购环节,究竟出了什么问题?
工作人员:成交额低于预算是正常情况
公开信息显示,商标注册证的两次用纸采购过程中,均存在多次“延迟”情况。
据《北京晚报》报道,早在2015年8月商标注册证就已缺纸,但2016年1月商标局才开始启动采购事宜。
2015年底,还曾有业内自媒体发文称,商标局下发通知:“因商标局纸张材质和其他文件不同,需重新招标”。从现在到明年3月份前暂停发放商标证,“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”。
文中并未解释,纸张具体有哪些不同。
目前尚无官方解释,从出现缺纸情况到发布采购公告之间,4个多月的空白期内,商标局进行了哪些与采购相关的事宜。
搜狐新闻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现:2016年1月14日,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公告,拟采购300万张商标注册证及3万张商标注册证附页,预算为780万元。月底,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远低于预算的230万元中标。
按照合同约定,75天内应分四批次交付所有货量。
根据当时采购成交1天公示期、7个工作日内可书面提出异议的规定推算,北京印刷集团最晚“全部交货”时间应为4月10日。
随着舆论对“半年不发证”情况的关注,国家工商总局4月7日回应,“目前商标注册证用纸供应已经到位,5月底前将前期积压的商标注册证全部发放给注册人。”
在上一次招标过程中,也曾出现过延迟的情况。
2014年8月19日,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商标注册证印制采购项目信息,采购200万张商标注册证和2万张商标注册证附页。原计划9月10日的投标截止日后来推迟至9月24日。10月上旬,西安西正印制有限公司以516万元中标。期间招标、延期、成交耗时近50天。
有网友对比这两次采购数据发现,即便不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,2016年工商总局的“拿货”量是2014年的1.5倍,却只花了2014年45%的钱。
如果以2014年的采购标准同比计算,那么2016年的采购大约应花774万元,与工商局预算的780万元相近。
但实际上,商标局最终只花费预算款的30%,几乎用2014年一半的支出多拿了一半的货。
4月8日下午(周五),搜狐新闻致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资产处,工作人员称相关负责人已下班。他解释说,采购预算款与中标成交额不对等是很正常的事——多个投标单位竞争、商标局节约采购成本,都是成交额低于预算的原因。针对网友“‘超低价成交’是否存在质量与效率的隐患”等质疑,对方表示,负责人下午5点已下班。
周一上午10点,搜狐新闻再次致电商标局采购项目联系人反馈上述情况,并询问“缺纸七个月”等网友关切的问题,对方并未正面回应。
业内人士:曾有外国客户商标证10年办不成
这并非商标注册证“办证难”问题第一次遭受质疑。
业内人士李松告诉搜狐新闻,2014年之前,商标注册要通过冗长的审查及异议和异议复审程序。甚至出现过十年八年时间办一证,甚至还办不下来的情况——“审查两三年,异议两三年,之后异议复审再两三年,诉讼两三年,这就十年出去了。”
李松供职的公司曾接到过一则国外客户投诉,至今令所有员工印象深刻——90年代末,公司代理了一件商标申请,历经各种审查和异议程序,一晃十年过去了,整个流程还没走完、注册证没办下来,却被告知该商标因未续展已经失效了。
按照规定,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,从初审公告之后三个月开始计算——到期后(无论注册与否)都要缴纳续展费用2000元,才能使(其)继续有效。
外国客户非常不满:证没下来,还要交钱?商标就这么没了?
后来,为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形,公司内部系统增加了一项新的时限提醒,“未注册续展提醒”——如果按照初审公告推算的十年有效期截至,即便注册证办没办下来,就也得去通知客户交这比续展费用。“那是续命钱,只能保证你活着,不然就死了。”
如今这样的情况理论上已经不会再出现。
2014年5月1日,新《商标法》实施。其中规定商标注册法定审查时限为9个月,而其后的异议程序也有所改进并设置了相应的时限。当时有媒体报道称,国际上对商标审理时限很少有国家能做到,中国开了一个先例。“努力为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。”
为此商标局还聘请外部机构对网站进行了系统升级。
然而不久后就有网友反映,商标局系统升级出现故障,甚至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。曾有多名网友提问求助,新商标法出台后国家商标网曾一度处于瘫痪状态。
2014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,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由于系统升级出现较大技术故障,导致商标审查工作停滞近4个月,数十万件商标注册申请受理被积压。
还曾有东莞企业老板抱怨,这次系统故障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在全国80多家连锁店的销售。“再不尽快恢复申请审核的话,我个人的损失真是以上亿元计算。”
张明估算过:初步审定应为九个月,再经过三个月的法定公告期,如果无他人对商标提出异议,十二个月能完成注册。之后,一般会有一到两个月的排版打印注册证时间,“正常情况下应该在十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拿到注册证”。
直到2015年仍有网友在知乎社区提问:自己在2014年8月注册了一个商标,结果到2015年8月,才接到商标驳回通知——“为什么商标局效率如此之低?”
谁在审批商标
国家的快速发展下,中国的商标注册量已连续十余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截至2015年9月,我国商标累计注册申请量为1764.17万件,累计注册量1176.29万件,连续13年领跑世界。2009年至2013年5年的申请量(685万件)超过了前28年的总和(639万件),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仍然延续。
公开信息显示,商标局数次通过人员招聘应对巨大的工作压力。2008年,国家工商总局面向社会招聘劳动合同制商标审查辅助人员300人,商标评审辅助人员100人。
官方网站称,这次招聘正是按照总局党组“尽快解决商标注册申请积压问题”的决定进行的。商标局表示,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招聘工作,乃“奇迹之一”。
2010年5月,商标局续签了审查辅助人员的劳动合同。官网称:“总局领导对审查辅助人员两年来的辛勤工作进行慰问——2008年超额完成商标审查75万件,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商标注册申请量大于审查量的被动局面。”
2011年3月,国家工商总局召开“解决商标审查评审积压工作总结表彰大会”,庆祝三年圆满完成“解决商标审查评审积压”的重大任务。
在一些商标代理人的口中,这些审查辅助人员被称作“临时工”。
曾从事过商标审查驳回工作的刘磊告诉搜狐新闻:“临时聘用人员的流动性很大,审理的质量也参差不齐,容易造成驳回量较大的情况。”
刘磊解释,商标注册审查主要的驳回原因,是前面有人注册了近似的商标。一些经验不足的审查员怕担风险,有近似的商标都驳回,“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”。
李松回忆,曾有一个案子,审查员不懂,反而给商标代理人打电话问:“你这证据什么意思,能证明吗?”
让代理人们不满的,还有审查方的态度。“向他们咨询进度,很少接听电话。”李松说,“2014年商标法改法后有了审限要求,逾期不审就是违法,情况才有所好转。”
最近,有位欧洲客户跟国内经销商、商场都谈好了合同,但因为商标注册证迟迟未到,对方拒绝接受货物。李松说,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,一些企业店面已经找好,商品不能上架,租金还得照付。
今年1月底采购信息公布后,李松马上通知客户:这次有戏了,机器终于开起来了。
然而,直到4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官方回应时,他们的等待还在继续。
(应要求,文中出现的受访对象皆为化名)
摘自《搜狐网》 |